莊英章-從一則貞節牌坊記事談台灣漢人的家族與婚姻
  1. 活動主題:莊英章-從一則貞節牌坊記事談台灣漢人的家族與婚姻
  2. 參加對象:全校師生
  3. 活動時間:5月2日(四) 12時~14時
  4. 活動地點:學習資源專區
  5. 活動人數:60人  網路報名且前50名入場者,備有餐點
  6. 報名網址: http://ppt.cc/eTim
  7. 講者簡介:
    現任

   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講座教授


    簡介

    莊英章先生,名重一時的人類學學者,長年研究閩客族群文化、婚姻、家庭生活的異同,並延伸到福建、台灣、華南等地區研究,卓有佳績,頗受學界肯定與讚許。

    莊英章是台灣高雄旗山人士,因為父母都在糖廠工作,小學讀的是糖廠小學,在旗山完成初中、高中學業,大學則考上了人人稱羨的台大社會系。在大學時期因聆聽當時方自英國歸來的王崧興先生,講述「龜山島」的田野調查,又聽取了李亦園先生一場有關於他去馬來西亞,從事人類學調查的專題演講,深深被人類學相關田野調查的治學模式所吸引,影響所及也使他決定跳脫社會學的領域,轉向考古人類學的領域求發展。

    大二那一年則因上陳紹馨教授的「中國社會結構」,而接觸了一本美國學者關於華南祖先崇拜的著作,更發覺人類學真的是一門浩瀚無疆的學門,於是,莊英章在大學畢業時,離開社會學轉而投考台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,果然一舉中的。

    研究所畢業後,莊英章參加由張光直教授主持的「林圮埔:一個台灣市鎮的社會經濟開發史」的研究計劃,投身在南投竹山,開始他對閩南漳州社會、人類的研究。一九七四年莊英章有一個良好的機緣,前往美哈佛大學深造,不過由於莊英章罹患「胃潰瘍」,不得不中輟哈佛的學業,回到台灣來開刀,這也是莊英章人生中的一個小小遺憾。

    返回台灣之後,莊英章開始進入頭份、北埔、頭城,進行客家的研究。從一九七一年開始的十餘年間,莊英章分別研究閩南、客家的人類學課題,但是分別研究的過程中,莊英章發現一些有趣的事項,也發現如果將閩南、客家的研究,拿來做比較分析,可以找出更多人類的奧秘,於是在一九八五年開始,他把研究的觸角深入人類學的田野調查,並把研究的地點延伸到福建與台灣,研究的範疇則巴刮了閩客兩個族群。

    一九八五年對莊英章來說,是一個重要的年份,這一年他結識了史丹福人類學教授武雅士,武雅士在一九八五年到台灣來進行台北縣海山地區童養媳的研究,和莊英章相識、相惜到相知,還在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的贊助下,一起合作進行人類學的研究。

    在這樣的機緣促成下,一九八九年開始在史丹福大學魯斯基金會、廈門大學台灣所、歷史所、人類學研究所以及中央研究院共同資助經費下,和大陸合作「閩台社會文化比較」的研究。同時又在蔣經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贊助兩年經費,和上海復旦大學、上海社科院、廈門大學、史丹福大學合作進行華南地區人類學的研究。

    去年莊英章還帶領清華大學的研究生,深入雲南,發現雲南又著極為豐富的少數民族資源,世人類學研究的好地方,鼓勵學生多多前往雲南作研究。在閩台閩客研究過程中,莊英章發現不少有趣的事,像竹山的莊家,和福建南靖縣龜洋鄉的莊家,家祠裡拜的竟然是同一個「莊三郎」。

    莊英章目前除了學術研究,最期望的是教出好學生,也因此對於在清華大學十年期間,將人類學研究所獨立分所,一直是他頗感得意的一項傑作,因為這樣人類學的研究才能更形發揚光大。

Go to top